找到相关内容14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七省立法破解义务教育难题

    之精神随之。”这句1917年青年毛泽东写的《体育之研究》中的警句,至今仍有现实意义。   链 接  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后, 从2008年至今,已经有7个省份出台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8/08535889157.html
  • 高山仰止 德艺传薪―-痛悼恩师周绍良先生

    一生收藏数千方墨,全部捐献故宫博物院。   周先生收藏的清代私人制墨,上面多有年号和室名、别号,图案又多取古代典故、名人字画、名言警句、名胜古迹等,极富文史价值和艺术性,周先生著有《清代名墨丛谈》、...

    金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18131391753.html
  • 三过七塔寺

    七塔寺在走廊、过道处悬挂、张贴佛门祖师法语、名人名言及饱含哲理的诗歌、警句等。走廊上各处还安装了广播音箱,随时播放佛教乐曲,使信众入寺后,眼之所见,耳之所闻,处处皆能感受到佛法的馨香。从这些点点滴滴中...

    正进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192049.html
  • 禅话

    上述二偈,不特可以觇验能、秀二师之根器和见解,而其後南顿北渐攸之分,亦以此两偈为嚆矢。学有互异,事非偶然,知弟莫若师,明如五祖,固已了厂於胸矣。  凡读过《金刚经》者,皆知全经警句为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...说者,即无异面觐六祖,但信不信,就看各人的根基福慧了。今即以此公案,来解释《金刚经》警句。最初言「不思善,不思恶」,则心不著一切境界,心不著境,即是上半句「无所住」。继言「见本来面目」,既有照见之慧,...

    方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4763883.html
  • 茅蓬札记第三辑 圆因法师著

    济于事耶。   《感应篇》   29.忏悔须及时   忏悔须及时~   善根在者转生,恶贯盈者堕狱,忏悔须及未死时,死后无著力处矣。   《草堂警句》   30.诵经、礼忏   诵经、...至三生之后而未已,其亦慎勿造因哉。   《草堂警句》   188.黄梁一梦   红烛烧残,万念自然灰冷;   黄梁梦破,一身亦似浮云。   《菜根谭》   189.清净光明藏于一念兴  ...

    圆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1166528.html
  • 福建邵武佛教历史简介

    (公案,即禅祖语录),皆以迅速手段或警句使学人“省悟”。《人天眼目》卷二载:临济宗的“宗风”是“大机大用,脱罗笼,出窠臼,虎骤龙奔,星驰电激”。明末,南平西芹“开平寺”一僧人将此宗传入邵武“长明庵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40755448.html
  • 禅宗六祖大鉴禅师传

    著,即是般若行。倘未体会分明,可持诵《金刚经》以求真悟。能净本心,使六识出六门,于六尘中无染无杂,来去自由,通用无碍,即是般若三昧。末附无相偈,其中警句云:"邪来烦恼至(外缠尘劳),正来烦恼除(内起...

    达庵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0458696.html
  • 但愿众生得离苦——赵朴初与慈善事业

    夫人把巨款都用于慈善事业,而他们过的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简朴生活。朴老的衣服破了补了又补。凡他私人所用信封等,都向会里交费,别人寄来的信封,他翻过来再用,或动手制成书签,写上一些警句送给友人。他说北京缺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4859019.html
  • 在社会道德规范与佛教伦理之间——以“八荣八耻”与佛教的关系为中心

    节俭,甚至连一口开水都舍不得浪费。这在佛教界是出了名的。不仅如此,在所有的寺院里,其中斋堂(五观堂)的墙上,都张贴着“五观”的警句条幅,上书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一衫一褛恒念物力维艰”。强调粮食来之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4160199.html
  • 荐福弘辩的洪州禅思想

    ,他与宣宗的禅理问答为后世禅藉史传所载录,他富有启迪的禅语警句更流传后世。其中如顿渐的比喻“如人吃饭,不一口便饱”,多为后世传抄,所见著录的有《景德传灯录》 (卷9)、 《释氏稽古略》、《佛祖历代...

    宁艳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2961571.html